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时间:2017-11-17 来源: 作者:张珊珊 阅读:
文:张珊珊
2015年2月26日,由王雷、袁弘、佟丽娅等一众青春偶像主演的《平凡的世界》在北京卫视和上海东方卫视同时登陆,颜值颇高的演员阵容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地产大亨潘石屹的站台,更吸引了众多经历过书中所描述的那个年代的“剧中人”的热议。两会期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对此剧的提及,更是引起了全社会对该剧的极大关注。
《平凡的世界》由路遥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展现了1975年至1985年间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变。这部混杂乡土气息和知识分子味道的小说自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深深喜爱,常年居于各大书店的畅销书之列。这无疑也让我们好奇的是,在社会发展如此之快,尤其是像我们国家处于不断变革的这种大环境下,此书为何从未失去在读者心目中的位置?
其实相对于读者给与的各种赞美与评价,文学评论界对于该书一直是冷眼旁观,诸多对于当代文学记载、点评的著作,都对《平凡的世界》不太重视,要么是一笔带过,要么干脆只字未提。就小说的故事本身来讲,不断与生活抗争的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结局,也并未像我们现今许多励志性的小说所描述的那样,主人公历经磨难,终于迎来海阔天空,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对于该问题的存在,或许我们可以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给与浅析。众所周知,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真理。一件产品能否热销,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也就是产品要具备应有的内涵。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更能为消费者带来额外的收获,这是在当今市场环境中,一件产品能否脱颖而出所必备的“才能”,也就是产品的外延。我们暂时以世俗的眼光将《平凡的世界》看做一件产品。从产品内涵的角度来讲,《平凡的世界》是以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历史作为背景,来描写在中国社会风云巨变的大环境下,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是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自己的人生。通过书籍的阅读,有过书中所描述的生活阅历的“剧中人”能够回望自己的人生,触摸到自己青春的模样;而80后、90后甚至00后,浅层的意义在于学习文学写作的方法,更深层次的意义是能够以小说这种更易于阅读的形式去了解国家那段历史以及自己祖辈、父辈所经历的那个时代。古人云,“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所以从产品内涵的角度来讲,《平凡的世界》能够满足一本书籍所能带给读者最基本的需求。从产品的外延来讲,《平凡的世界》所描述的主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困境中,任何人都有坚持自己真善美的原则、改变自己不满的命运、争取自己尊严的力量,超越自己的平凡,这在今天不仅是适用的,而且是缺失的。回望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国家摆脱困境的一部奋进史,更是普通大众与命运抗争的一部奋斗史。诚如书中所描写的,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普通民众,在前进的路途中,命运不是总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一个国家、一个个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80后、90后以及00后的读者,虽然没有如祖辈、父辈一样经历过物质极端短缺的时代,但有如祖、父辈一样存在的精神危机,依然在延续和继承着。没有自我价值感、缺少自我存在感,如疾病一般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蔓延着。而这正是《平凡的世界》能够在阅读后所给与读者的解答。负重前进的跋涉者少安、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少平,都是用自己与命运的抗争来让我们看到,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是玩世不恭;同时,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力量。这正是《平凡的世界》从产品外延的角度所能带给读者最无价的精神的抚慰与振作。
上篇:
下篇: